傳統(tǒng)晾煙。我國的傳統(tǒng)晾煙面積較少,廣西武鳴和云南永勝等地有少量生產。武鳴晾煙的栽培方法與曬紅煙基本相同,但調制方法是將整株煙掛在陰涼通風的場所,待煙葉晾干后再進行堆積和加工發(fā)酵。調制后的煙葉呈黑褐色,油分足,彈性強,吸味豐滿,燃燒性能好。
【北京名煙回收】主要回收的名煙有:中華煙、黃鶴樓1916、和天下、和天下尊尚、大重九、黃金葉、南京九五、利群休閑、蘇煙、云煙、寬窄國寶等。
銘鑫煙酒行面向全北京地區(qū)提供免費估價,上門回收,現(xiàn)金交易,是你手中閑置禮品無悔的選擇!我們給客戶的不光是好的價格,還有優(yōu)良的信譽。如有任何疑問,均可來電咨詢,非常期待能與您長期合作!
由于“中華”煙原料數(shù)量較少,至八十年代每年產量一般在幾千箱,不超過一萬箱(根據(jù)原料數(shù)量而定)。大躍進年代,原料更是匱乏,國產陳煙葉供不應求,于是采用了人工發(fā)酵煙葉工藝技術,同時,開始人工挑葉(解把挑葉)?!拔幕蟾锩鼻?,煙葉由中央統(tǒng)一調撥,“文化大革命”中,原料供應發(fā)生困難,“中華” 煙每年生產一些,但數(shù)量甚少。“文化大革命”結束后,開始少量使用一些進口煙葉(美國、泰國、津巴布韋等),但須每年向中央申請外匯額度。
“中華”牌卷煙之所以享譽神州,是因為曾作為“國煙”被周總理在上招待來自五大洲的貴賓。尤其是從50年代到80年代年期間,“中華”牌卷煙一直作為煙,主要供應對象是駐外使領館和來華外賓,當時產量一直偏低,無法在市場上銷售,這就使“中華”牌卷煙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文革期間,“中華”煙的產量甚至低于50年代,商業(yè)部按照“照顧特需、照顧邊遠、兼顧一般”的原則對全國進行分配。上海卷煙廠開始生產濾嘴“中華”煙后,次樣品煙是由市煙糖公司派專人送到中央。1984年上海公司成立時,“中華”還是作為煙,消費者仍不能在市場上買到。1988年全國13種名煙放開價格上市供應,“中華”煙終于和消費者見面了。上市天,1條“中華”煙從40元漲到65元,上市不久就被搶購一空。為保證“中華”煙的市場供應,使消費者能真正買到自己需要的商品,于是在上市的第二天,價格定在72元/條,市場開始平靜。當時國家專賣局領導在一次會議上自豪地說,13種名煙價格放開后,有的國煙價格已超過洋煙萬寶路、健牌,其中“中華”牌卷煙價格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