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肋煙
白肋煙是馬里蘭深色曬煙品種的一個突變種。1864年美國俄亥俄州布朗縣的一個農場在馬里蘭闊葉煙苗床里初次發(fā)現(xiàn)了奶黃色的突變煙株,后經專門種植證明具有特殊使用價值,因而發(fā)展成為煙*的一個新類型?,F(xiàn)已成為混合型卷煙的重要原料。白肋煙的莖和葉脈呈乳白色,這與其它煙*截然不同。其栽培方法近似烤煙,但要求中下部葉片大而薄,適宜在較肥沃的土壤上種植,對氮素營養(yǎng)要求較高。白肋煙生產較快,成熟集中,分次采收或整株采收。調制方法是掛在晾棚或晾房內晾干。白肋煙的煙堿和總氮含量比烤煙高,含糖量較低,葉片較薄,彈性強,填充力高,陰燃?;鹆?,并有良好的吸收能力,容易吸收卷制時的加料。世界上生產白肋煙的國家主要是美國,其次是意大利、西班牙、南朝鮮、墨西哥、馬拉維和菲律賓等。我國白肋煙是在解放后引進并發(fā)展起來的,栽培面積較大的有湖北和四川等省。
“文革”期間,港商在廣交會期間,身上往往要放兩包煙,一包“中華”牌,一包“三五”牌,自己抽“三五”牌,招待客人時才抽“中華”牌。臺灣同胞當時購買中華牌主要是回臺送人,或許是中華牌具有濃郁的民族氣息吧,為了解除思鄉(xiāng)之情,臺胞對中華牌卷煙自然有一種偏愛。“ 中華”煙是從五十年代開始走出國門的,當時的卷煙出口業(yè)務主要依靠土產進出口公司,于銷往港澳地區(qū)。1985年成立中國上海進出口公司后,“中華”煙的出口業(yè)務逐漸步入了持續(xù)、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的軌道,每年以開拓十多個市場的速度遞增,海外市場不斷得到拓展。已銷往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等各大洲,遍布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50多個免稅和有稅市場以及國內100多個免稅銷售網點?!爸腥A”煙在海外市場地位日漸穩(wěn)固,深受華人、華僑的信賴和銷售網點的青睞。1993年,我國政府指定駐外使館將“中華”煙作為招待外賓用煙,“中華”煙是個進入國際免稅品商店的國產品。“中華”煙位居全國單牌號卷煙出口數量;在海外免稅品商店卷煙零售價格;中國商品在國際上有影響的免稅品商店中市場占有率,充分顯示了“中華”牌卷煙在海外市場的影響和實力。
在中華牌卷煙包裝形式上就有光嘴粗支的軟包20支裝;硬盒(抽屜式)10支、20支、24支等包裝;鐵聽50支裝,鐵聽形式也分有低聽及卷邊聽二種;以及現(xiàn)有生產的硬盒翻蓋式20支裝(也曾生產過5支、10支裝)等多種形式。
七十年代時,上海卷煙廠主要生產設備還比較落后,當時為了滿足海外市場需求,曾對包裝機進行了改革,通過技術革新,首次將直式“中華”包裝改為橫式包裝。我們在缺乏國際市場信息的情況下,發(fā)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花了一年多時間,終于成功完成了橫包機設備的制造任務,設備的包裝時速約為100包/分鐘。
盡管設備臺時生產量不高,但卻順利地完成了“中華”橫式包裝任務,滿足了海外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