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西裝出現(xiàn)之前,近代西方男性出席商務場合穿的套裝,有一件又長又厚的黑色外套,稱為frock coat。直至19世紀末,美國人開始改穿比較輕便、只長及腰間的外套,稱作sack suit。這成為了非正式、非勞動場合的日間標準裝束,即使是樸實的男性也會有一套這樣的西裝,讓星期日上教堂時穿著。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前,這種簡便套裝會連同背心穿著。
另一方面,晚間套裝也發(fā)展出一種非正式裝束。原本的燕尾服演變出小晚禮服。時至今日,小晚禮服甚至取代燕尾服,成為出席晚間場合的標準裝束,而歷史較長的燕尾服只留給莊重的場合穿著,如宴會、音樂演奏會、受勛儀式等。日間的正式裝束則是早禮服。雖說現(xiàn)代場合一般已經不太拘泥于繁文縟節(jié),但視乎出席場合所要求的禮節(jié),請柬上應該會注明穿衣要求。
西裝左邊的翻領上都有一個扣眼,而右側的領子上卻不釘相匹配的紐扣,許多人對此不理解。其實,它是用來扣住右側領子的顆暗紐扣的,作防風沙和冬天保暖用。它的原型是“俏皮眼”。早在19世紀的歐洲,貴族子弟為顯示自己的灑脫風流,逗惹情人的愉悅,往往在自己的胸前藏朵小花,于是左領上的扣眼就成了鮮花插座,背地里稱“俏皮眼”,公開場合冠以“美人肯”、“花眼”的雅號。時至21世紀,許多年輕人,仍在此扣眼上插小花、徽章之類點綴。它是起到裝飾的作用。
墊肩是西裝造型的重要輔料,人們說它“暗中作美事”,因為它襯墊的內部不顯露出來。據(jù)說初使用墊肩的人是英王喬治一世。他相貌堂堂,但卻有點“柳肩”,穿西裝有點“發(fā)水”,缺乏男子漢風度。苦惱中他令人做了一副假肩縫于內衣上,使“柳肩”得以矯正。當西裝熱席卷英倫時,服裝師將喬治一世的辦法移來,使墊肩與西裝為伍,成為一種美談。
1650年的,法國的一位大臣上朝言事,脖子上系了一條白綢巾,并打了一個漂亮的三角結。法國路易十四見后大加贊賞,并欽定衣領結為高貴,下令凡爾賽的上流人物都得效仿。愛風流的路易十四演習了打結法,一時系領帶(巾)打結附庸風雅的人驟增,并延續(xù)下來。領帶的系法很多,式樣也越來越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