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制冷設備在1910年出現(xiàn),1913年拉森制造了臺人工操作的家用冰箱,1918年美國kelvinator公司首次在市場上銷售電冰箱,當年售出67臺,1926年美國奇異公司制造出世界上臺密封制冷系統(tǒng)的電冰箱,1927年臺家用吸收式冰箱出現(xiàn)在美國市場,在1930年代漸漸普及,1939年,雙重隔間由通用電器引入商業(yè)用途。
箱體
箱體由結構材料和絕熱材料組成,形成空間以貯存食品,并防止內外熱量傳遞。箱體一般包括外箱、內膽、絕熱層。冰箱內膽(內襯)一般是用ABS或HIPS板材經真空成型,厚度在1毫米以下,白色、光潔。絕熱材料廣泛使用的是聚氨酯發(fā)泡,其絕熱性能優(yōu)良,長期使用后導熱系數(shù)變化很小。
外形分類:
單門電冰箱:冷藏室和冷凍室合在只有一扇門的箱體內的電冰箱稱單門電冰箱,以冷藏和保鮮為主,結構簡單、方便使用、耗電較少、價格較低。
雙門電冰箱:冷藏室和冷凍室分隔開,具有兩扇箱門,上面的小門內是冷凍室,下面的大門內是冷藏室,雙門電冰箱的結構比單門電冰箱復雜,用料多,價格較貴。
三門電冰箱:在上下雙門電冰箱的基礎上,下面增設一個果蔬室,并對外單獨開門后,就成了三門電冰箱。三門電冰箱容積比較大,多在200L以上,有3個不同的溫區(qū),適用于冷凍、冷藏、保鮮及果蔬貯藏。
四門電冰箱:四門電冰箱是在三門電冰箱的基礎上,在冷藏室和果蔬室之間增加了一個獨立的、溫度在0~1℃、能貯藏新鮮魚肉的輕度冷凍室(也稱保鮮室)而構成的。四門電冰箱有4個溫區(qū),適用于冷凍、冷藏、保鮮及果蔬貯藏。
制冷風方式:
氣體壓縮式電冰箱:它是依靠低沸點液態(tài)制冷劑(如氟利昂R12)汽化時吸熱達到制冷目的,再以壓縮機將其蒸發(fā)壓縮,繼而使之放熱液化,從而完成制冷循環(huán)的電冰箱。由于這種電冰箱的理論和生產技術,工藝方面都比較成熟,使用壽命較長。
氣體吸收式電冰箱:它是以熱源為動力,常用氨作制冷劑,可造成液氨蒸發(fā)條件的氫作擴散劑,利用氨、水和氫混合溶液完成連續(xù)“吸收‐擴散”方式的電冰箱。由于沒有運轉機械,因而它無噪音,結構簡單,成本低,不易損壞,使用壽命長。可采用電、天然氣、煤油燈及太陽能等各種熱源加熱使其工作。
半導體式電冰箱:它是利用半導體材料產生珀爾占效應進行工作的,即用P型半導體和N型半導體制成電偶,接通直流電后,在節(jié)點處產生放熱和吸熱現(xiàn)象,從而達到制冷目的。半導體制冷與機械制冷比較,有體積小、質量輕、無噪音、無振動、無磨損、壽命長、冷卻速率調整方便、無污染等特點。但由于價格高,未普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