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以太坊或者門羅是抵制ASIC的?看看大餅就知道了,主要是比較低成本的ASIC讓以太坊社區(qū)預測到了ASIC機器未來可能占領以太坊網(wǎng)絡,而以太坊網(wǎng)絡開始的共識是PoW,和大餅一樣。
雖然PoW的周期是10年,不代表說10年后ASIC就不需要了,只要隱私委托代理計算方案還存在,那么ASIC其實是一直需要的。
總結,從算法、定位和共識三個方面綜合來看,Aleo都和以往的其他公鏈項目有本質上的差別,而ASIC對于Aleo來說是必需的硬件設備,就好比專用顯卡/芯片對于AI大模型訓練是一樣的道理,所以官方明確表態(tài)支持ASIC也在情理之中,而且無論從Token價格、內(nèi)存、帶寬、成本、回本周期等因素長期來看,ASIC都是選擇。
為了打破英偉達一家獨大的局面,前任全球芯片老大英特爾和多年老對手AMD對標CUDA都分別推出了OneAPI和ROCm,Linux基金會更是聯(lián)合英特爾、谷歌、高通、ARM、三星等公司聯(lián)合成立了民間號稱“反CUDA聯(lián)盟”的UXL基金會,以開發(fā)全新的開源軟件套件,讓AI開發(fā)者能夠在基金會成員的任何芯片上進行編程,試圖讓其取代CUDA,成為AI開發(fā)者的開發(fā)平臺。
早在2021年,英偉達就曾公開表示過“禁止使用轉換層在其他硬件平臺上運行基于CUDA的軟件”,2024年3月,英偉達更是將其升級為“CUDA禁令”,直接添加在了CUDA的終用戶許可協(xié)議中,已禁止用轉譯層在其他GPU上運行CUDA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