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是一種血液系統(tǒng)的惡性腫瘤,所以俗稱血癌。它是由骨髓中某型未成熟的白細胞彌漫性惡性生長,取代正常骨髓組織并進入血液中形成的。因在患者的血液中出現(xiàn)大量的這種腫瘤性白細胞,以致血液呈現(xiàn)乳糜樣顏色的特征,因此人們便稱它為白血病,其實此病名未能反映出它的癌細胞的生物學分類特征。在極大多數(shù)病例中,血液白細胞數(shù)量明顯增多,但有時也可正常甚至減少。按白血病細胞的類型,可分為粒細胞型、淋巴細胞型、單核細胞型等3種。另外,一如上述,醫(yī)生是根據腫瘤的病理學形態(tài)、生長方式以及對病人的危害程度,將腫瘤分為惡性和良性兩大類的?,F(xiàn)將它們的主要區(qū)別列表如下:
腫瘤是指機體在各種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組織細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現(xiàn)為局部的異常腫塊。腫瘤細胞生長旺盛、失去控制,具有相對自主性,在引起腫瘤性增殖的初始因素消失后仍能穩(wěn)定傳代。
多普勒超聲心動圖
血液內有很多紅細胞,它能反射和散射超聲,可以認為是微小的聲源。探頭置于肋間隙不動而發(fā)射超聲波,紅細胞在心臟或大血管流動時,紅細胞散射的波長發(fā)生改變。紅細胞朝向探頭運動時,反射的波長減少,反之則增加。這種紅細胞與探頭作相對運動時所產生波長的差值稱為多普勒頻移。它可以顯示血流的速度、方向和血流的性質。多普勒超聲心動圖又分為脈沖多普勒超聲心動圖、連續(xù)波多普勒超聲心動圖、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應用多的是脈沖多普勒超聲心動圖,它可以在二維圖像監(jiān)視定位情況下,描記出心內任何一點血流的實時多普勒頻譜圖。
腸鏡是一支細長可彎曲的醫(yī)學儀器,直徑大約1厘米,結腸鏡通過肛門進入直腸,直到大腸,可讓醫(yī)生觀察到結腸和大腸的內部情況。結腸鏡檢查是醫(yī)生用來檢查大腸及結腸內部病變的一種診斷方式。
原始腸鏡多用于檢疫,較現(xiàn)代腸鏡相比簡陋?,F(xiàn)代腸鏡多帶攝像頭,且尺寸長,從而可以至更深處檢查病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