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ComputedTomography),即計算機斷層掃描,是一種醫(yī)學影像技術。它使用X射線束對人體進行層析掃描,并借助計算機處理產生身體內部結構的詳細圖像。CT掃描以其快速、清晰的成像能力,廣泛應用于各種疾病的診斷。
CT圖像的重建通常采用多種數學算法,如直接反投影重建方法、濾波反投影算法(FBP)、直接傅立葉變換算法等。這些算法能夠從投影數據中求解物體內部衰減系數的分布,從而無損地檢測物體內部結構信息。圖像重建是CT成像過程中的關鍵步驟,它直接影響到終圖像的質量和診斷的準確性。
超聲心動圖是利用超聲短波的特殊物理學特性檢查心臟和大血管的解剖結構及功能狀態(tài)的一種無創(chuàng)性技術。 [2]1954年首次應用超聲診斷心臟病。臨床常用的有三種:M型、二維和多普勒超聲心動圖。正在研究已開始初步用于臨床的有實時三維超聲心動圖、各種負荷超聲心動圖(包括運動和誘發(fā))、經食道超聲心動圖、聲學造影及組織多普勒等。
二維超聲心動圖
患者采平臥位或左側臥位,探頭放置部位與 M型相同。二維超聲心動圖采用三個直角相交的平面束觀察心臟(圖3)。長軸切面指縱切心臟的探測平面,與前胸壁體表垂直,平行于心臟長軸,相當于患者平臥,由左向右觀察。扇尖為前胸壁,扇弧為心臟后部,圖右為頭側,圖左為腳側。短軸切面即橫斷心臟的掃查平面,與前胸體表及長軸相垂直,相當于患者平臥,檢查者由腳側向頭側觀察心臟橫斷面。圖像的上下端分別為心臟的前后側,圖左為心臟右側,圖右為心臟左側。四腔切面即探測平面與心臟長軸及短軸垂直,而與前胸壁體表近于平行,扇尖為心尖部,扇弧為心底部,圖左為心臟右側,圖右為心臟左側。心臟體積較大,結構復雜,探頭隨意置于心前區(qū),即能獲得一種圖像。常用的有10種基本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