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制品加工設備是肉類工業(yè)發(fā)展必須而重要的保障。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原國家商業(yè)部為了提高我國的肉類深加工技術,開始從歐洲進口肉類加工設備。從那時開始,我國的肉類加工企業(yè)開始認識和了解現(xiàn)代化的加工設備、工藝及產品;肉類加工機械制造廠家也開始接觸先進的肉類加工設備,并開始借鑒國外的技術開發(fā)中國自己的產品。 除了在國內銷售外,已有多家企業(yè)開始拓展海外市場,逐步與國際接軌。但是,我們不能因為我們的設備已在應用或已有部分出口就沾沾自喜,實際上我們的產品與歐美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很大的距離,這是我們肉類加工機械制造業(yè)需要正確面對的現(xiàn)實。
遠古以來,人類就習慣于用天然熱源和自然通風來干燥物料,完全受自然條件制約,生產能力低下。隨生產的發(fā)展,它們逐漸為人工可控制的熱源和機械通風除濕手段所代替。
20世紀初期,乳品生產開始應用噴霧干燥器,為大規(guī)模干燥液態(tài)物料提供了有力的工具。40年代開始,隨著流化技術的發(fā)展,高強度、高生產率的沸騰床和氣流式干燥器相繼出現(xiàn)。而冷凍升華、輻射和介電式干燥器則為滿足特殊要求提供了新的手段。60年代開始發(fā)展了遠紅外和微波干燥器。
物料的干燥速率取決于表面汽化速率和內部濕分的擴散速率。通常干燥前期的干燥速率受表面汽化速率控制;而后,只要干燥的外部條件不變,物料的干燥速率和表面溫度即保持穩(wěn)定,這個階段稱為恒速干燥階段;當物料濕含量降低到某一程度,內部濕分向表面的擴散速率降低,并小于表面汽化速率時,干燥速率即主要由內部擴散速率決定,并隨濕含量的降低而不斷降低,這個階段稱為降速干燥階段。此外,技術進步還將扭轉國內干燥設備的出口局面。中國干燥設備尚未形成出口規(guī)模,出口量還不及總量的5%,且主要銷往東南亞。但據預測,隨著技術發(fā)展,未來幾年內中國出口干燥設備占總產量的比例將由5%提升至10%,外銷市場也將由東南亞拓展到歐美。國內大型干燥設備制造與國際水平存在較大差距的局面由此可望改善
灌裝機構:
主要由成品水管、儲水包、升降灌裝閥、定位組裝等組成。瓶定位后,灌裝機在氣缸作用下上下運動并由瓶嘴限位控制打開及關閥。產品水經由管道,水包到灌裝閥注入瓶內,可保證灌裝精度及液位可調,并保證灌裝密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