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窩主要產地東起菲律賓西至緬甸沿海附近荒島的山洞里,以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山打根、新加坡和泰國等東南亞一帶海域及我國南海諸島居多。其中印尼由于天氣和環(huán)境為適合燕子聚居,因此印尼燕窩品質,印尼燕窩產量也,其次是馬來西亞。據統(tǒng)計,截至2010年底印尼燕窩占全球燕窩產量的85%-90%、馬來西亞占5%-10%、泰國3%、越南、菲律賓等地2%左右(參考香港貿易署數年的資料)。燕南大洲島上曾采到爪哇金絲燕的一個亞種,即Cfuciphagagem ani,可生產食用燕窩。短嘴金絲燕則在中國西南部及西蔵東南部有產,早有詳細記載的著作有《本草備要》和《本經逢原》。為雨燕科(Apodidae)金絲燕屬(Collocalia)的多種鳥類分泌出的唾液與其羽絨混合凝結于懸崖峭壁上,或農家屋舍而長成的巢窩,可產燕窩的金絲燕有六種。
銷售分類
燕盞是毛燕經過清洗、挑毛、定型和干燥后達到少有雜質、可正常燉食標準的燕窩,其基本上保持燕窩初的形狀。由于燕窩行業(yè)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不同商家將燕盞按品質分為不同的等級,如龍牙盞、盞、一級燕盞、二級燕盞、A級燕盞、官燕等。
燕條、燕碎、燕餅、燕角有些是毛燕或燕盞在清洗、挑毛、定型或加工過程中形成的,其營養(yǎng)價值與燕盞相當;而有些是由草燕經過加工制作的。其營養(yǎng)價值與燕盞相當,只是賣相不同。
季節(jié)分類
燕窩的采收季節(jié)一般為每年的2月~10月。
2月~4月采收的燕窩,因雨水多,適合昆蟲繁殖,金絲燕食物充足,唾液分泌多,故燕盞完整、光澤度好、少毛、我們常稱之為“頭期燕”。
5月~10月采收的燕窩,稱之為“二期燕”、“三期燕”,此時是金絲燕的換毛期,故所筑出的燕巢較為疏松,盞形亦不及頭期的燕盞,絨毛雜質亦較多。
體腔中有1個或兩個中空的樹枝狀器官,后端會合于泄殖腔,稱呼吸樹或水肺,是海參的呼吸器官,靠泄殖腔的膨脹和收縮,水可以出入呼吸樹而行呼吸作用。泄殖腔附近有許多細長的白色或淡紅色的盲管,開口于呼吸樹的基部,或者直接開口于泄殖腔,稱居維氏器管,是海參的防御器官。但是并不是所有海參都有呼吸樹和居維氏器官。
水管系統(tǒng)是棘皮動物特有的器官,其基本排列是:圍繞食道有環(huán)水管,環(huán)具有石管和波里氏囊,并向各輻部分出5個輻水管,向前有分枝通至觸手。輻水管有分枝通至管足,靠水的流入和流出,幫助海參運動。海參類的篩板多開口于體腔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