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剪是指剪除樹木的徒長枝、下垂枝、背上枝、過密枝、病蟲枝和弱小枝的方法,修剪可以控制結果量,使果樹結果質量得到提高。一般采取的修剪原則為“以輕為主,輕重結合;統(tǒng)籌兼顧,長短結合;因樹修剪,隨枝作形”。具體的方法也比較多,而且還要根據(jù)不同樹種、不同樹齡、不同樹體作現(xiàn)場分析以后,作出判斷進行修剪。
移栽過程中的重點注意事項:
對于移栽過程中的大樹,雖然沒有了大部分的葉子,但是樹皮也同樣會出現(xiàn)脫水的,或者在遇到太陽暴曬的情況下,樹皮也會被曬傷,那么種植以后的發(fā)芽率就不高了。
所以,在移栽運輸之前,要對樹身進行防護處理,比如說使用稻草來包裹樹身,適當留出一些生長點就可以了,同時要用水完全淋濕,這樣還有保水和降溫的作用。如果保水降溫措施做不好,連神仙也是救不活的。
大樹選擇是大樹移植能否成活和能否形成景觀的前提。為此,大樹移植之前應對可供移植大樹的生物學特性和生態(tài)學特性進行調查,如樹種、樹齡、樹高、胸徑、樹形、冠幅等及樹木的生長立地類型,在調查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樹木進行移植。在選擇移植的大樹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選樹時間
由于苗圃中大樹較少,要到各地去選合適的樹木;另外,有些大樹需要先進行縮坨斷根,才能保證一定的成活率,所以,一般在種植施工前2~3年進行。
2、立地條件
選擇大樹時,首先應考慮樹木原生地的立地條件應與定植地立地條件相似,為此,應對大樹周圍的立地條件進行詳細調查,如土壤質地、土層厚薄、光照情況等;同時,還應注意地形,選地形平坦而周圍適當開闊之處的大樹,便于運輸車輛和起重機械靠近。
3、樹形選擇
樹種不同,形態(tài)各異,因而它們在綠化上的用途也不同。如行道樹,應選擇干直、冠大、分枝點高,有良好的庇蔭效果的樹種;而庭院觀賞樹中的孤植樹,應考慮樹姿造型,從地面開始分枝的常綠樹種適合作觀花灌木的背景。因此,要根據(jù)設計要求,選擇符合綠化需要的大樹。
樹木為什么要修剪:
1.提高抗風能力
對樹木進行適當修剪能矯正、修復樹體形態(tài),形成良好的抗風結構,減少樹干、樹皮遭受損傷,提升公共。
2.減少病害、枯枝
科學修剪可以改善枝條內部的采光和通風條件,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對于徒長枝、下垂枝、交叉枝、并生枝、病蟲枝、枯枝、殘枝,枯葉片(棕櫚科)和花梗也需要及時修剪,促進樹木健康生長,保持美觀。
3.確保
疏冠、縮冠與控高是樹木管理的常態(tài),以人為本降低樹木風災倒伏的隱患,同時改善通風透光條件,確保行人、車輛、建筑和臨近道路附屬設施。
4.提升園林景觀
尊重原設計意圖,不同場景、不同配置形式實施針對性修剪措施,保證各種不同場地的景觀。通過修剪保持樹冠完整、均衡,樹形、線條美觀協(xié)調,有效促進植物健康發(fā)展,營造更美麗舒適的綠化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