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逝世,俗說“歸家”、“過身”、“過背”、“老掉”。入殮,俗說“入棺”、“收殮”。安葬,俗說“過山”、“出葬”。辦喪事,俗說“做白喜事”或做“喪事”。入殮、出殯、安葬(俗稱“落事”)都要請堪輿(俗稱“地理先生”)擇“吉日、吉時”和安葬的“風(fēng)水寶地”。
葬禮禮儀算是中華五千年傳承下來的一種特殊文化,各個地區(qū)差距很大,就是日照相隔數(shù)十里的村落,一些講法和做法也不盡相同。下面說的這些禮儀應(yīng)該在嵐山區(qū)后村鎮(zhèn)比較通俗流行的一種禮儀。其中一些說法,也不是十分明白,希望懂得這些禮儀的人的指正。
跪拜:在靈堂內(nèi)跪拜一般是磕四個頭,逝世之子女在靈位四周,來人后,別人磕幾個頭,逝世著子女必須回應(yīng)幾個頭,所謂代表長輩回禮(一般是長孫代為謝禮,直屬男性和直屬女性。)。不知道別的地方磕幾個頭,有三個的還有四的,那里的禮儀是磕四個頭,含義為神三鬼四,給神仙磕頭三個,給鬼磕頭四個.在靈棚內(nèi)(也就是出殯前搭建的靈棚,不是靈堂。也可以不搭建,地方一般比較固定,每個村落都有固定的地方。),磕頭是九個,這個時候去磕頭的一般是逝世者的女婿跟逝世者親家后輩,這個時候是一作揖一叩拜,磕頭四個,是四勤,而逝世者子女也隨著叩拜之人作揖叩拜(一般是孫子,侄子代謝。),然后上前三步,再一叩拜,先舉香在空中轉(zhuǎn)一圈,然后敬酒三杯(女性不知是否這樣。),再后退三步,一作揖四叩拜,磕頭四個,是四懶。前后一共是九個,符合三拜九叩首的說法。在別人前去叩拜的時候,兒子跟孫子在旁邊回禮,女兒一般在桌子旁邊痛哭。四勤的含義為一作揖一叩拜,四懶為一作揖四叩拜,中間攙雜一頓隔,日照說法叫四勤四懶一頓隔。
西方葬禮禁忌
西方人非常重視葬禮過程中出現(xiàn)的某些現(xiàn)象,并相信這些現(xiàn)象顯示出了某些特征。如:葬禮時出太陽,在參加葬禮的人中哪個人的臉被陽光照得亮,哪個人就可能是下一個死亡者;如果葬禮那天下雨,就意味著死亡的靈魂可以順利進(jìn)入天國;如果參加葬禮的人數(shù)是單數(shù),其中必有一個不久后便會死去。
預(yù)定好的葬禮日期在西方通常是不能被推遲的。如果出了什么原因,葬禮推遲都意味著在3個月內(nèi)死者的親屬或者鄰居中必然會有人死亡。例如在被推遲的日期內(nèi)包括星期日的話,那么這一兇兆就可能出現(xiàn),而且沒有任何方法可以避免。
在西方,有些日子是不宜舉行葬禮的,如元旦,否則在死者所屬的教區(qū)內(nèi),在新的一年中的每一個月就都將舉行葬禮;再如星期日,否則就意味著在一個星期內(nèi)還會接連地舉行三次葬禮。
此外,西方人認(rèn)為,出門遇見葬禮隊伍是不吉利的;如果遇見葬禮,便會跟著送葬隊伍走上一小段路,這樣可以避免兇兆降臨到自己的頭上。當(dāng)棺材運往墓地下葬時,西方人是不肯走在棺材前面的,他們相信這樣做會使自己的親人或朋友大難臨頭,甚至?xí)劳?;但如若這時遇到了一個牧師或傳教士,這一兇兆就會自行消除;遇見靈車也同樣會被認(rèn)為是不吉利的,尤其是空的靈車,但這一兇兆只有在靈車面對面地駛來時才真正成為兇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