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口貨運中遇到運費到付時,要先與業(yè)務合同查對。
要熟悉整個貨運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業(yè)務及技術要求,事先準備好相關單證,避免產生可能出現(xiàn)的滯報金(關稅方面)、滯納金(關稅和承運人方面)和倉儲費用(港口和貨代方面)。
根據對貨物重或體積對運費的影響,合理考慮貨物的包裝。
除了事先商定的運費之外,與貨代結算時要仔細檢查所有的單證,特別是運單上的體積和重量是否與實際的相符。
對每一票貨產生的費用逐相記錄,并定期加以分析。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物流術語》對運輸(Transportation)的解釋,運輸是指”用設備和工具,將物品從一地點向另一地點運送的物流活動。其中包括集貨、分配、搬運、中轉,裝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運輸是物流系統(tǒng)中主要和基本得要素。在現(xiàn)代物流觀念誕生之前,許多人將運輸?shù)韧谖锪?,究其原因,主要是由運輸在物流活動中的重要性所致。
運輸是人類社會經濟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經濟上運輸具有二重性,即是社會生產和生活必要的條件,又是一個物質生產部門。
運輸作為一個獨立的生產部門,它的生產活動是把工農業(yè)產品運到消費地,無論是生產消費還是非生產消費,這都是生產過程的繼續(xù)。
國際貨物運輸是實現(xiàn)進口商品、暫時進口商品、轉運物資、過境物資、郵件、國際捐贈和援助物資、加工裝配所需物料、部件以及退貨等從一國(或地區(qū))向另一國(或地區(qū))運送的物流活動、屬于國際物流范疇。
目前,海運量在國際貨物運輸總量中占80%以上。海洋運輸之所以被如此廣泛采用,是因為它與其它國際貨物運輸方式相比,主要有下列明顯的優(yōu)點:
(1)通過能力大。海洋運輸可以利用四通八達的天然航道,它不像火車、汽車受軌道和道路的限制,故其通過能力很大。
(2)運量大。海洋運輸船舶的運輸能力,遠遠大于鐵路運輸車輛。如一艘萬噸船舶的載重量一般相當于250~300個車皮的載重量。
(3)運費低。按照規(guī)模經濟的觀點,因為運量大,航程遠,分攤于每貨運噸的運輸成本就少,因此運價相對低廉。
海洋運輸雖有上述優(yōu)點,但也存在不足之處。例如,海洋運輸受氣候和自然條件的影響較大,航期不易準確,而且風險較大。此外,海洋運輸?shù)乃俣纫蚕鄬^低。
國際貨物運輸涉及到國內外許多部門,需要與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貨主、交通運輸、商檢機構、保險公司、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海關、港口以及各種中間代理商等打交道。同時,由于各個國家和地區(qū)的法律、政策規(guī)定不一,貿易、運輸習慣和經營做法不同,金融貨幣制度的差異,加之政治、經濟和自然條件的變化,都會對國際貨物運輸產生較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