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葬是一種處理尸體的方式,具體而言是以火把尸體燒成骨灰,然后安置在骨灰甕中、埋于土中、撒于水中或空中,甚至以火箭射上太空。印度教、佛教盛行火葬,其中以佛祖釋迦牟尼,圓寂后火葬留下舍利子而聞名于世,世界各地的佛教徒紛紛效仿死后火葬的葬式,儒家、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則盛行土葬。
火化后所有剩下來的都是干骨頭碎片(大多是鈣磷酸鹽及次要礦物質(zhì))。這些物質(zhì)相當于身體的原有質(zhì)量的大約3.5%(兒童的則占2.5%,但比例會因身體結(jié)構(gòu)不同而有所相差)。由于干骨頭碎片的重量非常接近骨骼的重量,所以它們會因應(yīng)不同人而有所不同。研究指出,美國佛羅里達州的成人(介于2至8磅,即0.9到3.6公斤)樣本的平均重量為5.3磅(約2.4公斤)。并是雙模態(tài)地分布,男性(介于4至8磅,即1.8至3.6公斤)的平均為6磅(2.7公斤);女性(介于2至6磅,即0.9至2.7公斤)的為4磅(1.8公斤)。在這些樣本里,總括所有成年骨灰樣本,超過6磅(2.7公斤)是來自男性,低于4磅(1.8公斤)則來自女性。
告別儀式結(jié)束后,遺體將被火化。為了文明、衛(wèi)生火化,遺體都裝入一次性的包裝盒(袋)中。包裝盒(袋)隨遺體一同火化。用于火化遺體的爐子按科技含量高低,分為普通爐和綠色火化爐。
普通火化爐
由輸送帶將遺體送進爐體,火化后人工將骨灰勾出,喪家可以戴上一次性的衛(wèi)生手套,用特制的筷子為親人納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