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葬是一種處理尸體的方式,具體而言是以火把尸體燒成骨灰,然后安置在骨灰甕中、埋于土中、撒于水中或空中,甚至以火箭射上太空。印度教、佛教盛行火葬,其中以佛祖釋迦牟尼,圓寂后火葬留下舍利子而聞名于世,世界各地的佛教徒紛紛效仿死后火葬的葬式,儒家、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則盛行土葬。
自二十世紀開始,火葬在世界各地被提倡,以節(jié)約土地資源。現(xiàn)時中國大陸的火葬比例為53%,美國為26%,英國為70%,日本則超過90%。查考我國古代文獻,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我國某些地區(qū)就有火葬習俗。這在《列子·湯問》、 《呂氏春秋·義賞》、《荀子·大略》等篇均有記載?!赌印す?jié)葬下》記載道:“秦之西有儀渠之國者,其親戚死,聚柴薪而焚之?!?/p>
骨灰會被放置在一個容器里,它可以是一個簡單的紙盒,或一個花式的骨灰甕?;鹪嵋粋€不可避免后果是,還有微小的殘留骨頭碎片仍會留在火化時的容器內(nèi),并可能和隨后火化的骨灰混在一起。
告別儀式結(jié)束后,遺體將被火化。為了文明、衛(wèi)生火化,遺體都裝入一次性的包裝盒(袋)中。包裝盒(袋)隨遺體一同火化。用于火化遺體的爐子按科技含量高低,分為普通爐和綠色火化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