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化爐每次只準火化一具尸體,這也是很多國家的法例,包括美國。但也有因人類防疫的處理,將病死者舉行集體火葬,以避免疫病于人群間散播。
擺放尸體的地方稱為“Retort”。它們以耐火磚來抗衡熱。為了保持其抗熱的能力,這些磚一般每五年便要更換一次。現(xiàn)代的火化爐都由電腦控制以確保其正確和使用,例如火化爐的門直至火化爐抵達操作的溫度方能開啟。靈柩要盡快推進Retort,以避免火爐的熱經(jīng)頂部打開的門流失。使用升高的手推車,能快速地把靈柩推進火爐,并能夠傾斜地把靈柩推進火化爐。部分火葬場容許家屬觀看這個過程。這有時是因宗教儀式而進行,例如傳統(tǒng)的印度教葬禮儀式。
并非所有火化后的剩余物的都是骨頭,也可能始來自漏取的珠寶、本身的靈柩箱、死者的修補牙齒的材料、外科植入物,如髖關(guān)節(jié)代替物等熔化后金屬硬塊。大件物件,如鈦髖關(guān)節(jié)代替物,通常在磨碎前拆除,因為它們可能會損害研磨機。經(jīng)過研磨,較小的金屬會被篩出,然后另外埋在遠離墳場的地方。
告別儀式結(jié)束后,遺體將被火化。為了文明、衛(wèi)生火化,遺體都裝入一次性的包裝盒(袋)中。包裝盒(袋)隨遺體一同火化。用于火化遺體的爐子按科技含量高低,分為普通爐和綠色火化爐。
普通火化爐
由輸送帶將遺體送進爐體,火化后人工將骨灰勾出,喪家可以戴上一次性的衛(wèi)生手套,用特制的筷子為親人納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