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葬是一種處理尸體的方式,具體而言是以火把尸體燒成骨灰,然后安置在骨灰甕中、埋于土中、撒于水中或空中,甚至以火箭射上太空。印度教、佛教盛行火葬,其中以佛祖釋迦牟尼,圓寂后火葬留下舍利子而聞名于世,世界各地的佛教徒紛紛效仿死后火葬的葬式,儒家、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則盛行土葬。
火化完成后,骨頭碎片會從Retort掃出來,然后由操作者使用粉碎機,即骨灰研磨機(Cremulator),把其磨至沙土狀的骨灰(注意,骨灰的細密度會因骨灰研磨機的效率不同而有別,而骨碎里的識別芯片也可能在骨灰里,這取決于不同國家和設施)。骨灰研磨機通常會使用不同形式的旋轉或磨削機械裝置去以磨碎骨頭,如重金屬軸承對應于舊機型。由于火化后的骨頭碎片被磨成灰土狀,因此也就稱為“骨灰”。而英文中,一般稱骨灰為“ashe”(有灰燼之意),但專門名稱為“cremains”是“cremated”火化和 “remains”遺體的混成詞。但在日本和臺灣,除非家屬事先請求,否則骨頭不會被磨成粉末,并由家屬自己或是喪葬業(yè)者代為去“收拾”火化后的骨灰,在臺灣此過程稱為“揀骨”。
有些人選擇火葬是基于個人原因。但對某些人來說,是因為他們不喜歡傳統的土葬,長遠考慮覺得其分解過程緩慢,有些人覺得他們比較喜歡火葬,因為其尸體能立即處理。其他看法認為火葬能作為一種簡化其葬禮儀式的方法,同樣可減輕人口增加而引致喪葬問題。這些人認為傳統喪葬會使葬禮的過程更繁復,因此選擇火化,使其服務越簡單越好。
綠色火化爐
新型綠色環(huán)保火化爐采用二次燃燒,利用燃燒技術配以其他輔助措施來達到消煙、除臭、除噪聲的目的,從根本上解決了火化系統對環(huán)境的污染,同時還具有臺車告別、進爐、冷卻、收納靈骨全自動的功能。新型綠色環(huán)?;鸹癄t通過上海市科委的新產品鑒定。該火化系統集人文科學、現代燃燒技術、自動控制系統、計算機管理于一體。
選用綠色火化爐火化遺體時,喪家入告別室與遺體告別,然后目送遺體進爐膛,同時還可以通過爐膛內的攝像頭在電腦屏幕上觀爐火化。綠色環(huán)保火化爐滿足了喪家的特殊需求,很受喪家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