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證流程
提交申請:機構向 CNAS 提交認可申請,同時提交相關的證明材料,如機構的資質證明、人員資質、設備清單、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等,以證明其具備申請認可的基本條件。
文件審查:CNAS 對申請機構提交的文件進行審查,主要評估其質量管理體系是否符合相關標準和要求,文件是否完整、規(guī)范。如發(fā)現問題,會要求申請機構進行補充或修改。
現場評審:在文件審查通過后,CNAS 安排評審組對申請機構進行現場評審。評審組會對機構的人員能力、設備設施、檢測或認證流程、質量管理等方面進行檢查和評估,通過現場觀察、操作演示、人員訪談、記錄審查等方式,確定機構是否真正具備相應的能力和管理水平。
整改跟蹤:如果現場評審中發(fā)現問題,申請機構需要按照評審組的要求進行整改。CNAS 會對整改情況進行跟蹤驗證,確保整改措施有效落實。
批準認可:經過文件審查、現場評審和整改跟蹤等環(huán)節(jié),若申請機構滿足所有認可要求,CNAS 將批準其認可申請,頒發(fā)認可證書和標志。獲認可機構可以在其宣傳資料、檢測報告、認證證書等文件上使用 CNAS 標志,以表明其認可狀態(tài)。
對企業(yè)自身:通過 CNAS 認證可以提高企業(yè)的管理水平和技術能力,規(guī)范企業(yè)的運作流程,增強企業(yè)在市場中的競爭力,有助于企業(yè)拓展業(yè)務范圍,特別是在國際市場上獲得更多的認可和機會。例如,對于一些出口企業(yè),其產品檢測實驗室通過 CNAS 認證后,能夠更順利地進入國際市場,因為其檢測結果在國際上具有較高的可信度。
建立管理體系:依據 CNAS 的認可準則,建立管理體系及文件。除滿足基本認可準則的要求外,還要根據所開展的檢測 / 校準 / 鑒定活動的技術領域,同時滿足 CNAS 基本認可準則在相關領域應用說明、相關認可要求的規(guī)定。管理體系至少要正式、有效運行 6 個月后,進行覆蓋管理體系全范圍和全部要素的完整的內審和管理評審。
實驗室平面圖:提供實驗室的布局平面圖,展示實驗室的各個功能區(qū)域、設備擺放位置等信息,有助于評審組了解實驗室的設施環(huán)境。
標準 / 方法核查情況:對申請認可的標準 / 方法現行有效性進行的核查情況,需提交核查報告,確保所使用的標準和方法是且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