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掛柜:直接安裝在墻上,能使參觀者近距離觀賞文物,豐富了現(xiàn)代博物館的展陳形式。小型懸掛柜用于展示體積小的文物,如動物標本、徽章等;大型懸掛柜可展示數(shù)量更多的文物。
設計原則
性:是根本原則,保護文物是初衷。要保證文物在適宜的溫濕度環(huán)境下,對于光源敏感的文物,需確保燈光照明亮度在范圍內。展具和展架要固定牢固,選擇無害的材料,合理規(guī)劃文物入柜順序。
準確性:旨在確保柜內設計能夠準確傳達展覽主題及文物內涵。根據(jù)展覽的內容文本進行規(guī)劃,考慮如何有效地展示文物、組織文物布局、使用文字和圖像輔助解釋文物等,引導觀眾視線,避免產生歧義和誤讀。
藝術性:在保證功能的前提下,合理地組織文物內容的定位與藝術表達至關重要。從視覺角度來看,柜內空間應保持統(tǒng)一的色調、和諧的材質、穩(wěn)定的視線以及適當?shù)年惲忻芏?,?chuàng)造出真實自然的展示場景,為觀眾提供沉浸式體驗。
可持續(xù)性:主要體現(xiàn)在材料的選取和實際的布展工作中。選取環(huán)保、可重復利用的設備,減少環(huán)境污染和資源浪費??紤]文物的入柜順序,降低文物在陳列過程中產生的損害風險,提前考慮更替文物的可行性。
高溫干燥地區(qū)(如西北沙漠地帶)
重點防止玻璃熱脹冷縮導致的破裂:
選擇熱膨脹系數(shù)低的玻璃(如石英玻璃,系數(shù) 0.5×10??/℃,普通玻璃約 9×10??/℃)。
展柜框架預留膨脹間隙(如金屬邊框與玻璃間留 2-3mm 彈性空間,填充橡膠墊塊)。
采用雙層玻璃 + 空氣層設計,空氣層可緩沖溫度應力。
靈活適應不同文物類型
大型 / 組合文物展示
可容納體積較大或需組合陳列的文物(如古代車馬、建筑構件),避免拆分展示導致的信息缺失。例如:
秦始皇陵銅車馬博物館的場景展柜,將兩輛青銅車馬置于模擬的古代車駕場景中,還原皇室出行的儀仗規(guī)格。
動態(tài)場景與文物互動
結合機械裝置或多媒體技術,讓場景 “動起來”。如:
上海自然博物館的 “恐龍時代” 場景展柜,通過電動恐龍模型、震動地面及背景音效,展現(xiàn)恐龍生活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增強科普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