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訂購前必備的 6 大核心參數(shù)1. 平臺規(guī)格(長 × 寬 × 厚)
·常規(guī)范圍:200×200mm ~ 2000×4000mm,厚度根據(jù)承重設計(如 1000×1000mm 平臺厚度≥80mm);
·超大型平臺(>3000×5000mm)需分塊拼接,需提供拼接方式與接縫精度要求。
2. T 型槽開口尺寸
·按螺栓規(guī)格匹配槽寬:
螺栓規(guī)格
M8
M10
M12
M16
M20
槽寬 (mm)
T10
T12
T14
T18
T22
·
·槽深一般為槽寬的 1.5 倍(如 T12 槽深 18mm),特殊工況可加深至 2 倍。
3. 開槽數(shù)量與布局
·數(shù)量根據(jù)平臺尺寸確定:1000×1000mm 平臺建議開 4 條槽,間距 250mm;
·布局分單向開槽(適用于單邊固定)或雙向開槽(適用于多方向固定)。
4. 槽間距與開槽方向
·標準間距:50mm、100mm、150mm、200mm,誤差 ±0.5mm;
·方向需注明 “橫向”“縱向” 或 “井字形”,多方向開槽需提供坐標圖。
5. 額定承重量
·需提供工件重量及分布方式(均勻分布 / 集中載荷),例如:
·集中載荷:單點承重≥2 噸時,需在對應位置加厚面板(加厚量≥20mm);
·均勻載荷:5 噸 /㎡以上需設計加強筋(筋高≥面板厚度 1/3)。
6. 精度等級
·按 GB/T 22095 標準:
·0 級:平面度≤0.005mm/m(精密測量用);
·1-2 級:平面度 0.01-0.05mm/m(裝配調(diào)試用);
·3 級 / 精刨:平面度≤0.1mm/m(焊接鉚焊用)。
二、生產(chǎn)流程與工藝控制要點1. 鑄造與熱處理雙保險
·兩次回火工藝:
i.鑄造后次退火:600-700℃保溫 24h,消除鑄造應力;
ii.機加工前第二次退火:550-600℃保溫 16h,穩(wěn)定尺寸精度;
·效果:應力消除率≥95%,2 年內(nèi)變形量≤0.03mm/m。
2. 精密加工三部曲
·機床粗加工:刨床銑削平面,留刮研余量 0.5-1mm;
·人工刮研:0 級平臺需 3 遍刮研,每 25mm×25mm 接觸點≥25 點;
·涂色檢驗:用藍油對研,接觸點面積比率≥80% 為合格。
3. 包裝與發(fā)貨標準
·防銹包裝:三層防護(防銹油→防銹紙→木箱),海運需加防潮劑;
·運輸固定:平臺與木箱間用橡膠墊緩沖,長途運輸需打鋼帶加固。
三、按用途與形狀的平臺分類指南1. 按使用場景分類
類型
精度要求
典型應用場景
槽型特點
檢驗平臺
0-1 級
三坐標檢測、精密零件校準
無槽或淺槽,平面度≤0.01mm/m
裝配平臺
1-2 級
機床部件組裝、軸承定位
T 型槽間距 100-150mm
焊接平臺
3 級 / 精刨
鋼結構焊接、工件點焊
槽深加大 20%,抗飛濺設計
鉚焊平臺
3 級 / 精刨
鉚釘固定、鈑金加工
槽寬≥T16,面板厚度≥100mm
2. 按形狀與結構分類
·T 型槽平臺:標準矩形,槽數(shù) 1-10 條,適用于多數(shù)工況;
·圓形平板:直徑 500-3000mm,周邊開 T 型槽,用于圓形工件定位;
·單 T 型槽平臺:僅 1 條通長槽,適用于單邊固定長條形工件;
·異形平臺:按圖紙加工 L 型、U 型等特殊形狀,需提供三維模型。
四、選型決策樹:3 步選對平臺1.確定用途→匹配精度
·例:發(fā)動機裝配→1 級精度,焊接工裝→3 級精度;
2.計算載荷→確認規(guī)格
·公式:面板厚度 (mm) = 載荷 (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