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歷來把石獅子視為吉祥之物。在中國眾多的園林名勝中。各種造型的石獅子隨處可見。古代的官衙廟堂、豪門巨宅大門前,都擺放一對石獅子用以鎮(zhèn)宅護衛(wèi)。直到現(xiàn)代,許多建筑物大門前,還有這種安放石獅子鎮(zhèn)宅護院的遺風不泯。那么,用石獅子把大門的這種習俗是如何形成的,起源于何時呢?
在我國佛教圣地五臺山的許多寺廟,都供奉著騎獅子的。傳說這位專司人間聯(lián)盟智慧的文殊菩薩是騎著獅子首先來到五臺山顯靈說法的,五臺山也就成了文殊菩薩說法的道場。獅子有了這等的威嚴,在漢唐時的、貴胄墳宅前開始出現(xiàn)了石獅的蹤跡。但當時只限于在陵墓墳宅前擺放,作為神道上的神獸,常與石馬。石羊等石像生排放在一起,用以震懾,使人產(chǎn)生敬畏的心理。這時的石獅子還沒有進入民間百姓之中,在形制上也與后來守衛(wèi)大門的石獅子有明顯不同的特點,就是石獅子雕像下面沒有高大的石頭臺座,這在漢唐古石獅遺物中可以明見。
用石獅子擺在大門前有何作用呢?民間流傳有四說:其一,避邪納吉。古人認為石獅子是可以驅魔避邪,所以早用來鎮(zhèn)守陵墓。這種人們心目中的靈獸,也被稱作“避邪”。在人們的民俗生活中,石獅子不僅用來守衛(wèi)大門,還有在鄉(xiāng)間路口設立石獅子與“石敢當”有同樣的功能,用以鎮(zhèn)宅、避邪、禁壓不祥和保護村寨的平安。所以,用石獅子來把大門可以避兇納吉,抵御那些妖魔鬼怪之類帶給人們的侵害,表現(xiàn)了人們祈求平安的心理要求。
其二,預卜洪災。在民俗傳說中,說獅子有預卜災害的功能。說如遇有洪水泛濫或陸地沉沒等自然災害,石獅子的眼睛就會變成紅色或流血,這是征兆災害就要來臨了,人們可以采取應急避難。在這里石獅子儼然成了災難的預言家。
其三,彰顯權貴。古代在宮殿、王府、衙署、宅邸多用石獅子守門,顯示了主人的權勢和尊貴,如北京天安門前金水河畔的兩對威風凜凜的守衛(wèi)皇城大門的石獅子就體現(xiàn)了皇權、威震八方神圣不可侵犯的意味。
其四,藝術裝飾。石獅子還是古代建筑物不可缺少的裝飾品。
如北京盧溝橋的東端就用兩只大石獅鎮(zhèn)守欄桿,不僅橋兩頭華表柱頭上刻有石獅子,有的石獅子身上還負藏著幾只小獅子。這些石獅有雄有雌,有大有小,神情活現(xiàn),窮極工妙,小的獅子僅有幾厘米,不但數(shù)目眾多,而且隱現(xiàn)無常,所以有“盧溝橋的獅子數(shù)不清”這俗語。1962年,北京文物工作者對盧溝橋的石獅子進行編號,終于數(shù)清了共有石獅485個。盧溝橋因石獅子而名揚四海,成為建筑藝術的精品。到明清以后的石獅子多在爪子下面踏著一個“繡球”,雌獅腳下往往還踩著一個幼獅。民間也有獅子滾繡球的繪畫和圖案,這無非表示娛樂升平和人間愛戀之象征意義,體現(xiàn)了人們趨向太平祥和的美好愿望。
如今,石獅子已經(jīng)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被延續(xù)下來,這其中的迷信色彩不再有人去相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