鈑金至今為止尚未有一個比較完整的定義,根據(jù)國外某專業(yè)期刊上的一則定義可以將其定義為:鈑金是針對金屬薄板(通常在6mm以下)一種綜合冷加工工藝,包括剪、沖/切/復合、折、焊接、鉚接、拼接、成型等。其顯著的特征就是同一零件厚度一致。
鈑金工藝一般來說,基本設備包括剪板機(Shear Machine)、數(shù)控沖床(CNC Punching Machine)/激光、等離子、水射流切割機(Cutting Machine)、折彎機(Bending Machine)以及各種輔助設備。具體如何選擇要根據(jù)所要做的產品行業(yè)來確定,精密類的鈑金加工需要數(shù)控設備,要求不高的普通的鈑金設備就可以了。鈑金加工不外乎剪、沖、折、焊。一般的鈑金廠具備剪板機、沖床、折彎機和焊機再加上一些常用的打磨拋光的角磨機加切片、磨片、拋光片等就可以了。
現(xiàn)代鈑金工藝包括燈絲電源繞組、激光切割、重型加工、金屬粘結、金屬拉拔、等離子切割、精密焊接、輥軋成型、金屬板材彎曲成型、模鍛、水噴射切割、精密焊接等。
鈑金是大多機械設備必須要用到的材質,具有重量輕、強度高、導電(能夠用于電磁屏蔽)、成本低、大規(guī)模量產性能好等特點,在電子電器、通信、汽車工業(yè)、醫(yī)療器械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例如在電腦機箱、手機、MP3中,鈑金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而由于鈑金本身特殊的材質屬性及加工要求,對鈑金類產品的結構設計有著嚴格的要求及標準。鈑金結構設計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性工程,鈑金件的設計變成了產品開發(fā)過程中很重要的一環(huán),要想做好鈑金結構設計,設計人員就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使得設計的鈑金既滿足產品的功能和外觀設計等要求,又能使得沖壓模具制造簡單、成本低。解決設計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結構設計準則:鈑金件的工藝性是指零件在沖切、彎曲、拉伸加工中的難易程度。良好的工藝應保證材料消耗少,工序數(shù)目少,模具結構簡單,使用壽命高,產品質量穩(wěn)定。在一般情況下,對鈑金件工藝性影響的是材料的性能、零件的幾何形狀、尺寸和精度要求。首先,鈑金結構設計要保證產品功能的實現(xiàn),要滿足經濟實用的原則。其次,鈑金結構設計需要考慮材質加工要求及成本控制。
設計圖紙中應明確對制作材料的要求,要做好對材料選擇的要求,保證選擇正規(guī)廠家生產的高質量材料,確保材料在實際制作中能夠符合相關標準的要求,保證設計成品能夠達到設計的性能要求。再者,鈑金結構設計需要考慮到產品使用環(huán)境要求,做好產品的防水、防塵、防震等方面的防護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