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中,當接收到來自觸發(fā)器件的火災報警消防控制中心信號后,能自動或手動啟動相關消防設備并顯示其狀態(tài)的設備,稱為消防控制設備。
簡析:消防控制設備主要包括火災報警控制器,自動滅火系統(tǒng)的控制裝置,室內(nèi)消火栓系統(tǒng)的控制裝置,防煙排煙系統(tǒng)及空調(diào)通風系統(tǒng)的控制裝置,常開防火門、防火卷簾的控制裝置,電梯回降控制裝置,以及火災應急廣播、火災警報裝置,消防通信設備、火災應急照明與疏散指示標志的控制裝置等十類控制裝置中的部分或全部。
消防控制設備一般設置在消防控制中心,以便于實行集中統(tǒng)一控制,也有的消防控制設備設置在被控所在現(xiàn)場,但其動作信號則必須返回消防控制室,實行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控制方式。控制中心,集中火災報警控制器、區(qū)域火災報警控制器和火災探測器等組成。或由消防控制室的消防控制設備、火災報警控制器、區(qū)域顯示器和火災探測器等組成。
在大型公共建筑、高層建筑、地下建筑以及起火危險性大的廠房、庫房內(nèi),還應設置自動報警裝置和自動滅火裝置。設有自動報警裝置和自動滅火裝置的建筑應設消防控制中心,對報警、疏散、滅火、排煙及防火門窗、消防電梯、緊急照明等進行控制和指揮。
建筑物起火必須具備三個要素,可燃物、著火源、助燃物。因此,在建筑防火設計中應對三者進行有效控制。建筑防火包括火災前的預防和火災時的措施兩個方面,前者主要為確定耐火等級和耐火構造,控制可燃物數(shù)量及分隔易起火部位等。后者主要為進行防火分區(qū),設置疏散設施及排煙、滅火設備等。
建筑防火,首先是耐火等級和材料選擇,因為建筑的耐火能力取決于構件的耐火極限和燃燒性能,在不同耐火等級中對二者分別作了規(guī)定,所以應根據(jù)其耐火等級來選定構件材料和構造方式。另外就是注意間距和分區(qū),為防止火勢通過輻射熱等方式蔓延,建筑物之間應保持一定間距,這就是防火間距。建筑耐火等級越低越易遭受火災的蔓延,其防火間距應加大。廠房內(nèi)易燃物較多,防火間距應加大,生產(chǎn)或貯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廠房或庫房,應遠離建筑物。建筑中為阻止煙火蔓延必須進行防火分區(qū),即采用防火墻等把建筑劃為若干區(qū)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