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71年,走過悠悠歲月,沉淀幽幽酒鄉(xiāng)。喝了那么多年酒,你是否了解中華傳統(tǒng)酒文化?僅僅白酒的起源一項,就有儀狄釀酒、杜康釀酒、猿猴釀造等不同說法。白酒作為中國歷史一種特殊的文化符號,演繹著東方大國的生活方式,寄托著炎黃子孫的精神理想,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光彩奪目的瑰寶。讓我們共舉一杯醬香美酒,和舊同學一同領略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的酒文化。
中國酒文化,乃中國之魂。從俠士荊軻的“飲于燕市”,到亂世梟雄曹操的“對酒當歌”;從竹林七賢劉伶的《酒德頌》,到一代詩仙李白的“花間一壺酒”。酒已經(jīng)成為文人墨客乃至尋常百姓抒發(fā)志意、交流感情、緩解苦悶、人際往來的重要依托。中國人對待飲酒,始終秉承著適度原則。古人說“無酒不成席”,這個酒是幫助完成禮儀的,而不是以此為借口,喝得酩酊大醉、滿足口腹之欲。
真正的酒文化,乃中國之魂,飽含了七種文化,演繹了七種精彩。喝下去的是糧食精粹,升騰出的是千古情懷。
01、中國白酒的種植文化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是農(nóng)耕文明,上溯三代,幾乎每個中國人的祖上都是農(nóng)民,而民以食為天,糧食釀造的醬香型白酒自然而然緊緊依附于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土地與糧食在中國人的心中有著重要的地位。
酒,是從一粒粒紅彤彤的高粱與沉甸甸的麥穗開始的。它們伴隨著這塊土地從蠻荒到文明,成就了一條永遠流淌的生命長河。小麥的種植范圍與中華民族的開疆拓土同步延展,經(jīng)歷了一個自西向東,由北到南的發(fā)展歷程,早出現(xiàn)在西北,商周時期開始在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大面積種植,到了盛唐時期,小麥在江南華南等地成為了餐桌上的貴賓。
時至今日,中國的山川河流依然用它的博大孕育著高粱與小麥,而高粱與小麥,則以美酒回饋著美麗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