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裝修拆除過程中,做好現(xiàn)場保護既能避免損壞未拆除的設施,也能減少后續(xù)清潔工作量。以下是從不同保護對象出發(fā)的詳細措施,結合操作要點和注意事項,幫助你系統(tǒng)做好現(xiàn)場防護:
一、基礎區(qū)域保護:地面與樓道
1. 室內(nèi)地面防護
防護材料:
舊地毯、厚塑料布(≥0.3mm)或?qū)S醚b修保護膜,覆蓋所有未拆除的地面(包括走廊、相鄰房間)。
重點區(qū)域(如門口、通道)可疊加鋪設多層防護,并用膠帶固定邊緣,防止滑倒。
作用:避免拆除時磚塊、工具墜落砸傷地磚 / 地板,同時減少粉塵滲透。
2. 樓道與公共區(qū)域防護
樓梯與電梯:
用木板或廢舊地毯包裹樓梯扶手、臺階,電梯轎廂內(nèi)壁粘貼珍珠棉或硬紙板,防止搬運垃圾時刮擦。
在單元門口鋪設防塵墊,減少施工人員帶出的灰塵污染公共區(qū)域。
二、建筑結構保護:墻體、管道與梁柱
1. 未拆除墻體防護
覆蓋材料:
用塑料布或帆布包裹墻面(尤其是與拆除墻體相鄰的區(qū)域),并用膠帶固定頂部和底部。
若墻面有瓷磚或涂料,可先鋪一層氣泡膜再覆蓋塑料布,增強緩沖。
關鍵動作:拆除時避免工具直接撞擊相鄰墻體,如敲打墻面時用木板抵住邊緣,減少震動。
2. 水電管道與梁柱保護
管道防護:
用泡沫板或海綿包裹裸露的水管、燃氣管,外層用膠帶纏繞固定,防止拆除時碰撞導致漏水、漏氣。
在管線附近墻面粘貼 “管線在此” 標識,提醒施工人員注意。
梁柱保護:
用木板包裹混凝土梁柱,尤其是轉(zhuǎn)角處,避免拆除時碎石飛濺造成結構損傷。
三、設施設備保護:門窗、衛(wèi)浴與家具
1. 門窗防護
入戶門保護:
用專用木門保護膜或厚紙板覆蓋門板,四角用護角條包裹,防止搬運垃圾時刮傷漆面。
門鎖、貓眼處用膠帶粘貼保護,避免灰塵進入。
窗戶防護:
拆除前關閉窗戶,玻璃表面粘貼防爆膜(或用廢舊報紙覆蓋),防止碎石飛濺導致玻璃碎裂。
窗框邊緣用泡沫條填充,減少粉塵進入縫隙。
2. 衛(wèi)浴與廚房設備保護
保留的衛(wèi)浴設施:
馬桶、浴缸用塑料布整體包裹,底部用膠帶密封;洗手臺臺面覆蓋木板,防止重物砸傷。
廚房櫥柜(未拆除部分):
關閉柜門,表面粘貼珍珠棉或硬紙板,并用膠帶固定,避免拆除吊頂或墻體時灰塵堆積。
3. 保留的家具與電器
家具覆蓋:
用防塵布或塑料布包裹沙發(fā)、衣柜等家具,底部懸空避免被垃圾掩埋;貴重家具可移至未施工區(qū)域。
電器防護:
空調(diào)、冰箱等電器用塑料布包裹,電源插頭拔掉并做好絕緣處理,避免粉塵進入內(nèi)部。
四、粉塵與噪音控制:環(huán)保型保護
1. 粉塵隔離措施
施工區(qū)域封閉:
用防塵網(wǎng)或塑料布搭建臨時隔斷(高度≥2.5 米),將拆除區(qū)域與其他空間隔離,可在頂部加裝壓條固定。
門口設置 “風幕機” 或懸掛多層防塵簾,減少粉塵外溢。
降塵操作:
拆除墻體、地面時,邊施工邊用噴霧器灑水(水量以表面濕潤不流水為宜),或使用帶吸塵器的電鎬,降低粉塵飛揚。
2. 噪音緩沖措施
隔音處理:
在施工墻面粘貼隔音棉或鋪設木板,窗戶關閉并加裝密封條,減少噪音向鄰居家傳播。
施工時間控制:
嚴格遵守物業(yè)規(guī)定的施工時段(如 8:00-12:00,14:00-18:00),避免午休和夜間作業(yè)。
五、特殊場景保護:高層住宅與老舊房屋
1. 高層住宅防墜落
窗外防護:
拆除外墻裝飾或窗戶時,在外墻搭建腳手架并張掛網(wǎng),施工人員必須系帶,防止材料墜落砸傷路人。
垃圾清運通道:
通過專用垃圾通道或電梯運輸垃圾,禁止從窗戶直接拋擲,通道口需設置圍擋和警示標識。
2. 老舊房屋結構保護
墻體支撐:
拆除老舊墻體前,先用鋼管或木方對相鄰墻體進行臨時支撐,避免因結構老化導致坍塌。
樓板承重控制:
建筑垃圾不得在樓板上集中堆放,需及時清運,避免超過樓板荷載(一般住宅樓板承重≤200kg/㎡)。
六、保護流程與檢查要點
1. 施工前檢查清單
確認所有保留設施已覆蓋防護材料(如地面、門窗、管道)。
防塵隔離措施是否到位(隔斷、降塵設備)。
鄰里溝通是否完成(提前張貼施工通知,告知保護措施)。
2. 施工中動態(tài)維護
每日檢查防護材料是否破損,及時更換或修補(如塑料布撕裂后需立即覆蓋新層)。
監(jiān)督施工人員避免踩踏或撞擊防護區(qū)域,如發(fā)現(xiàn)工具隨意堆放需立即糾正。
3. 拆除后清理與驗收
拆除完成后,逐層揭開防護材料,檢查保留設施是否完好(如地面有無劃痕、管道有無破損)。
用吸塵器和濕布清理殘留粉塵,確保保護措施未對設施造成二次污染。